日期:2014-11-17 浏览量:
11月18日贵州日报5版对必威体育betway888:建校一年来学校建设发展成果进行特别报道,全文如下:
凝心聚力 创新发展
贵州理工学院建校一年奋发前行
这是一所贵州最年轻的本科高校,这是一所应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对理工类人才之需而设立的贵州唯一理工类本科院校,这是一所争创“西部一流、人民满意”的大学——2014年11月18日,贵州理工学院成立大会一周年。
经历艰辛的筹建,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正式批准贵州理工学院设立;2013年9月,贵州理工学院迎来她的首批学子;2014年,贵州理工人迈开脚步,走出一条凝心聚力、开放办学、创新发展的新建大学启航之路。
凝炼“理工精神” 激励师生奋进
2013年11月18日,贵州理工学院成立大会召开之际,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发来贺信,勉励贵州理工学院“建设西部一流大学,服务贵州转型发展”,希望学校“紧紧围绕我省实施主基调、主战略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对加快发展的新期待,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聚人才,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办学治校,以严谨求实的校风教书育人,努力把贵州理工学院建设成为西部一流、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理工大学,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年轻的贵州理工学院站在了贵州跨越式发展浪潮的前沿,建设“西部一流大学”的历史重任,已然在肩,责无旁贷。
结合贵州实施开放型后发赶超战略对理工类人才的迫切需求,结合省委、省政府对学校提出的殷切期望,结合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广大干部、职工、学子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结合学校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贵州理工学院初步凝炼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艰苦奋斗”的理工精神。
按照“高起点、开放式”的办学理念,学校按照“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保障质量、培育特色、注重效能、协同创新”的思路,实施“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战略,紧密结合贵州省的发展战略和产业需要,突出知识与技能并重,把培养有责任、精技术、会管理、善创新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作为学院的立校之本;把服务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升作为强校之基。
思想清则行动明。
建设西部一流大学是长期、艰苦的奋斗过程。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结合办学实际,学校力争经过三个阶段的努力,到本世纪中叶,跻身西部一流大学行列。
第一阶段为“建设合格本科高校阶段”。适应贵州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的需要,大力建设优势特色学科专业,打造优秀师资队伍,构建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治理校园周边环境,使学校的教学条件达标、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质量保证、学风建设成效显著,在花溪大学城建成具有现代理念和高信息化程度的百年不落后的新校区,并顺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实现“建设合格本科高校”的目标。
第二阶段为“建设贵州一流大学阶段”。紧密结合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注重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明显提升,理工类专业在贵州省排在前列,学校综合实力、学术影响力和社会贡献力得到极大提升,教学科研水平达到贵州一流,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极大增强,实现建设“贵州一流大学”的目标。
第三阶段为“建设西部一流高水平理工大学阶段”。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使办学水平、办学效益、办学质量极大提升,理工类部分专业在西部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建设一批国家级的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和重点实验室,具有一批在西部地区和国内有影响的学术领先人物和学术带头人,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综合实力极大增强,实现“建设西部一流、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理工大学”的目标。
经过三个阶段的探索和实践,贵州理工学院将基本实现西部一流理工大学的目标,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全校师生在清晰的办学目标指引下,奋发图强,砥砺前行。
创新教育科研 培养一流人才
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必须建设强大的师资阵容、致力卓越的培养质量、产出优秀的科研成果。培养“一流”人才,创新是灵魂。
要培养“一流”学生,必先拥有“一流”教师。
贵州理工学院自筹建之日,即面向全国全社会组织了3次公开招聘教师的工作,共招聘硕士230人。其中,211名青年人才已经在相关学院和教学部担任专任教师,成为学校当前教学工作的有生力量。
学校优化引才程序,多层次引进各类教学、科研、管理所需人才。建校以来共引进博士88名,其中,“海归”博士5名。目前,学校正与20余名博士接洽,力争在2014年底实现100名博士的目标。
同时,学校创新高层次人才安家费发放办法,将安家费的40%与高层次人才引进后的教学科研成果挂钩,激发高层次人才进校后教学科研工作积极性,推动了人才应有作用的发挥。
学校还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来校灵活开展教学科研,已柔性引进院士2人,兼职(客座)教授48人。
今年9月29日,中组部、团中央第14批赴黔博士服务团26名成员受聘贵州理工学院客座教授。
如今,贵州理工学院拥有教职工583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143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412人,学校还聘请了名誉院长2人、兼职教授和校长教育教学顾问2人、高级顾问1人、特聘教授及教育教学顾问1人。
拥有一支适应贵州理工学院建设发展的人才队伍,学校紧紧围绕本科教学这一中心,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以学生成长发展为本”培养高素质人才。
紧扣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贵州省工业强省所需设置专业。2013年获批6个专业,2014年又获批4个专业,获教育厅新增专业方向9个,使学校专业数达到10个,专业方向28个。
引入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根据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引入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制定以能力为导向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并开始实施。
实施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努力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评价方式和信息化建设上不断创新。学校将《电路原理》、《形势与政策》、《机械制图》、《有机化学》等8门课程作为MOOC(慕课)教学方法改革试点;利用清华教育在线平台,大力推进网络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大多数专业实践教学比例超过30%。实践教学进行分层次设计,形成各自体系。加大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现有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个“校级”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积极开展“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学校投入200多万元,鼓励申报“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目前,已有校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89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8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6个。
自2013年9月迎来首批学子,贵州理工学院的同学们已在全省各项赛事中展现了贵州理工学子的风采。大一新生不惧挑战,积极备战各类竞赛,先后取得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贵州赛区比赛一、二、三等奖和全国赛二等奖;全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2014“挑战杯·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省级决赛银奖、铜奖;贵州省第三届大学生运动会排球比赛亚军、跆拳道比赛铜牌等优异成绩。
从2013年到2014年,经过全校教职工的努力,学校科研能力不断增强。
作为新建理工类大学,学校科研成果增长迅速,建校一年即实现了国家级项目申请立项零的突破,获立项的校内外项目达到1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1项;省级、地厅级立项37项;中科院“西部之光”资助计划立项1项。全校共发表论文209篇,其中SCI、EI检索收录18篇,共出版专著2部。
科研平台方面,学校建立了3个省级科研平台:“贵州省特种功能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理工学院院士工作站”和培育基地“贵州工业发展研究中心”。此外,成立了20个校级科研院所、8个科研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2014年8月,学校又有5项课题获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平台)立项。
重点项目方面,学校整合资源、创新机制,联合贵州皓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贵州省材料技术创新基地、贵州省药学会、东南大学等单位,组建了“贵州省特种功能材料2011协同创新中心”。同时,学校的“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有序推进。
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为了迅速提升科研和服务社会能力,学校第一期投入1600万元建设分析测试中心;成立了“工程防灾与安全鉴定研究院”、“光电功能材料研究所”等20个科研院所;获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建设项目1个;还申报了“贵州工业发展研究中心”,该中心已被省教育厅列为省高校人文社科培育基地。
全面开放合作 扩展国际视野
夯实自身办学基础的同时,贵州理工学院按照省委书记赵克志“贵州扩大对外开放,高校要率先”的重要指示,打开校门、开放合作,海纳百川、走向世界。在既“赶”又“转”的同时,在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指引下,迈步向前寻求“超越”。
学校扩大合作办学,发挥贵州理工学院的学科优势,进一步拓展校地、校企、校校合作。
校校合作——与清华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达成全面合作协议,争取在联合培养研究生、共建硕士点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为学校早日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创造条件。正与四川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河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常州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就展开全面合作进一步加强交流沟通。
校地合作——2013年与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遵义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2014年5月,又积极探索与毕节地区的合作,以更好地服务贵州主基调、主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校企合作——学校先后与中建四局、北京建工集团、贵州长通集团、复旦大学出版社等12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其中,贵州长通集团决定在学校设立“长通创新基金”,首次签约3年,每年资助50万元。学校多次到长通集团召开创新创业孵化园设计方案探讨会,合作正在推进中。
学校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拓展国际视野。
承办东盟周——在2014年第七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中,学校成功承办了“2014年中国—东盟教育政策与研究研讨会暨第一届中国—东南亚教育研究网络会议”和“2014中国—东盟高校校长国际合作论坛”两项活动,主接待国内外嘉宾130余人。
开展交流与合作——学校先后与新西兰Unitec国立理工学院、台湾建国科技大学、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学院等13所国(境)外高校,以及美中友好志愿者项目经理、马来西亚驻华教育参赞、中国(贵州)马来西亚教育服务中心进行深度交流,并达成合作意向;与台湾7所高校以及国外5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或意向。
实现海外引智——申报并成功获批聘请外国专家单位资格,聘请1名美中友好志愿者来学校支教,实现英语外籍教师“零”突破。聘请法国国家药学院院士张勇民、法兰西科学院院士Michel ROHMER等9位法国科学家为客座教授。
组织公派出国——宣传并组织学校教师申报5个国家级留学项目,已有3名教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2015年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的留学资格;通过实施教师“外语提升计划”项目选拔教师赴相关院校接受英语培训,为学校公派出国人员的储备库建设奠定基础。
在社会服务方面,贵州理工学院也实现对外合作新拓展。
一年来,学校主动与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系,寻求产学研合作契机。目前,学校新建获批的科研机构与多家单位合作,签订横向项目9项,涵盖技术开发(委托)、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
2013年暑假,学校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省经信委组织的“百位专家进企业‘会诊开方’专项行动”,得到省经信委的好评;2014年8月,校领导率博士服务团赴德江实地调研,针对当地企业梳理意见和建议20余条,受到德江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评价。
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365个日日夜夜,贵州理工学院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面临的机遇也前所未有。全体师生员工凝神聚力、不等不靠、积极主动,走出脚踏实地的坚实一步。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贵州理工学院将严格按照“建设西部一流大学 服务贵州转型发展”的要求,为学校下一阶段实现更高层次的办学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在建设征程中迈出新步伐、创造新辉煌,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相关链接
今后5年建设重点任务
今后5年,贵州理工学院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主基调主战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办学治校、教书育人。
一、全力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着力推进现代大学治理机制的改革和发展——“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四位一体”是现代大学治理机构的基本框架和权力配置。学校清醒地认识到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必要性;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构建科学高效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完善制度设计,实现党委政治权力和校长行政权力的均衡;坚持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推进学校科学发展;保障学校的民主管理。
着力推进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根据学校办学理念与定位、发展战略与规划确定改革目标;通过多种渠道,产生良好的人才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人性管理与法制管理并存。
着力推进资源配置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树立绩效预算理念,以绩效为导向;确立限度的理念;建立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
着力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谋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突出地方教育特色;吸纳企业参与教改,加强产学研合作。
着力推进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合理配置决策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监督权力。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激发办学活力。结合时代发展步伐,推进依法、民主、科学办学。
着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机制的改革和发展——转变观念,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大循环;有过硬的产品和准确的市场定位;依托科技园区,切实解决经费投入等问题;创新管理制度,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造就发明家、企业家;加大对外合作,实施政产学研用联合办学。
二、全力塑造独特的大学形象
创建具有理工特色的大学文化,创建具有理工特色的大学精神,创建具有理工特色的大学名片,创建具有理工特色的成才环境。
三、全力推进具有现代气息的新校园建设
建设人文大学,建设科技大学,建设绿色大学,建设创新大学,建设数据(信息)大学,建设卓越大学。
徐麟在贵州理工学院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并寄语青年
2024年贵州省高校羽毛球、乒乓球比赛在贵州理工学院开幕!
贵州理工学院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贵理工师生深入学习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麟到贵州理工学院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精神
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徐佑刚到贵州理工学院调研
省知联会首届“品牌贵州”学习大讲堂”走进贵州理工学院
校领导率队赴贵州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
必威体育betway888: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斩获佳绩
校领导赴湄潭慰问驻村干部并指导工作
弘扬中俄友好传统,讲好中国故事理工故事——必威体育betway888:学生团队在中俄青年友好(微视频)创意大赛中喜获佳绩